![]() |
|
||||||||||||||||||||||
|
长年绿色氤氲的岭南,人杰地灵,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曾经,数百个姓氏的家族自北方迁徙到岭南的山脚下,又从南岭的珠玑巷迁徙到广袤的珠江三角洲;曾经,1300年前的某个深夜,六祖慧能遵照祖师的嘱咐,一路向南,直至抵达四会的新兴,弘扬佛法;曾经,广府人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在珠江三角洲出现,让当时的朝廷痛恨不已;曾经,一场场亘古未有的革命产生于这个“南蛮之地”,令世人刮目相看……如今,岭南已经迎来了新的世纪——在高楼大厦林立、物质富足的今天,怀想一下悠远的、那曾经如此荒凉的岭南大地的过去,或许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本报特别开辟一个专栏“田野上的史记”,刊登著名作家、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写的一组关于岭南历史文化独特观点的系列散文,或者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在眼前展开……
■熊育群
西方的梦想家飘过大洋,在中国人的睡梦中悄然抵达这一扇并不巍峨的门前。随着这道门的开启,中国与西方开始了全新的海洋上的交流,这是一种真正的交流,两大文明不期而遇,碰撞、交汇、较量从此拉开了序幕——两个文明的靠近与相互影响,谁也想不到会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
我从非洲的好望角看到了澳门之门渐渐开启,海洋世界的波涛都在向着一座东方之门汇聚。澳门的每一块砖石都开始浓缩世界风云变幻的历史。
澳门的名字用一个门字,的确有她的玄机。
澳门是一个爱建门的城市,古老的澳门原本就由一座座门组成,那些古老街巷的门楼,众多寺庙的牌门,著名的三巴门、石闸门、红窗门,新建的东方拱门等等,就连圣保禄大教堂一把火烧过后,也变得像一道门了,神似中国的牌坊。澳门人叫它大三巴。
大三巴是一座宗教之门、历史之门。门上的雕塑,汇聚了东西方的文化,它就像是一道坡上敞开了胸膛的大门,吸纳全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圣保禄教堂是当时澳门也是东方世界最神圣、华丽、壮观的建筑。建造它的工匠是来自日本的基督徒。从教堂底部一直装饰到山墙顶的浮雕,《明史》称它是中国从未曾见过的装饰。一层层花岗岩的台阶,把人引向一种庄严。
澳门作为一个向世界打开的门,其海纳百川的气派也表现在这座大教堂上。大三巴建筑风格是希腊式的。底层的柱子是爱奥尼亚式,上面是科林斯式。底下三层,点缀着拱门和棕榈树,这是南方亚热带的植物。整座建筑散发出浓郁的东南亚和南亚风味,又有着厚重的西方文化气质。锥形建筑中间,中心的一个壁龛里是圣母玛利亚像,高浮雕刻画的是祈祷中的天使、喷泉、生命树和一个丑陋的女人,它们象征着希望和敬畏。
追溯澳门最早出现的门,时间要回到1573年。这座门是明朝的官员建起的关闸,是中华大地上出现的最特别的一道门。那时,托言水湿贡物要借地晾晒的葡萄牙人,在这个小小半岛住了20年。官员们为使葡人不越界,为控制那里的粮食供应,公开的理由是为防止葡人的黑奴逃入中国内陆,于是,南方出现了一道门,一道直面大海的门。门的视线可以从万顷波涛之上,从太平洋、印度洋直到大西洋,触摸欧洲。可惜,当这道门建起来的时候,中国人还没有做好准备,他们只看到了门后面那片弹丸之地。那个时候刚刚处于被动选择的位置,他们对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事物,想到的只是选择拒绝或者接纳,以至于到最后不能选择。
葡萄牙人的航海地理大发现,令这些怀着对东方世界狂热野心的人,从大西洋绕过非洲的好望角,万里踏浪,终于寻找到了东方的帝国。东西两个世界在海洋上走到了一起。西方的梦想家飘过大洋,在中国人的睡梦中悄然抵达这一扇并不巍峨的门前。随着这道门的开启,中国与西方开始了全新的海洋上的交流,这是一种真正的交流,两大文明不期而遇,碰撞、交汇、较量从此拉开了序幕。
两个文明的靠近与相互影响,谁也想不到会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一个傲慢的帝国对于万里之遥找上门来的西土之国,从没怎么放在心上。一个基督教文化的西方世界,最早对东方表现出了神往,这一切在一幅孔子的线描画中表露无遗:孔子被描绘成一个贤明学者形象,并在欧洲广为流传,吸引了众多敬慕而好奇的眼光。到了后来,一幅“神奇的茶壶”的画,一个留长辫的中国男人丑陋得如同妖魔——两三个世纪之后,中国人的形象一落千丈,轮到西方以傲慢的姿态对待东方了。
激动人心的海洋时代降临了,一艘艘平底帆船从欧洲大陆出发,人们忍受着遥遥路途的艰辛,经历海上风暴,一批批来到东方,到达澳门的门下。在历经数月的寂寞旅途中,他们内心充满着什么样的期盼?
在非洲的好望角,我有一次对澳门的重新发现——我真正意识到大历史与澳门的关系。我看到澳门的那座门,已经连接到了这个遥远的非洲大陆,看到印度洋与大西洋在这里交汇,这是一次对于人类意义多么重大的连接!葡萄牙诗人贾梅士的长诗《葡国魂》写出了这一壮举,他因此而成为闻名于世的诗人。这部长诗就是他走完这条遥远的航线后,在澳门一个山洞中完成的。因为这样的连接我在陌生大陆浓浓的乡愁也淡了。
抬眼远望,南方没有大陆了,那一层层推向非洲大陆的波浪,再无遮拦。爬上山顶灯塔,风急雨狂,面海的悬崖下碧水飞雪,我想象那一支船队,它第一次经过时被风暴打上了海岸。我的眼中出现了一条帆船的影子,那是我第一次到澳门曾看到过的一个船模,它一直静静地躺在澳门博物馆。它就是从这片海域驶过的,澳门的弹丸之地与这里的山水相连了。一个古老的中华帝国,一个从中世纪黑暗中摆脱出来的欧洲,就从这不同的半岛走到了一起。我从好望角看到了澳门之门渐渐开启,海洋世界的波涛都在向着一座东方之门汇聚。澳门的每一块砖石都开始浓缩世界风云变幻的历史。
然而,第一座门却是一道隔绝之门。从一开始的时候,门的姿态就已经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最早的时候,这扇门定期打开,葡萄牙人可以出关门来采购食品和日用品,集市完了,门也关了,并用6张盖了大印的封条封死。门上写着“畏威怀德”。中国军队就在附近守着这道门。那时只有葡萄牙人、满刺加人、印度人和非洲人,关闸建立不久,中国劳工特别是手艺人可以进入澳门,他们白天进去,晚上必须回来,关闸因此变成从早到晚开放了。
新奇的货物在门的两边出现。这一边是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那一边是西方的羊毛制品、大红布料、水晶、玻璃制品、英国时钟、古玩、艺术品、香料、药材、葡萄酒、棉花、火器和描写战争的图画,通过这道门,丝绸、瓷器和茶叶搬上船,进入万顷波涛之中,而那些洋货开始深入内陆,进入木楼青石巷的一座座城池。由于中国对外来商贸的抵制,这样的贸易进行得十分艰难。
满怀着对上帝虔诚感情的传教士也随商船来到了澳门,他们遇到了铜墙铁壁一样的阻拦,这道门没能完全挡住那些洋货却挡住了传教士的脚步。中国禁止他们进入。耶稣会的主教范礼安在门前对着北方的大陆绝望地喊着:“磐石啊,你何时才能打开?”传教士们于是在澳门长期住了下来,在这里办起学校,专门学习中文。
大门终于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慢慢开启。1582年,利玛窦到达澳门,他带着时钟、棱镜、星盘、浑天仪、世界地图、竖琴及地球仪,利用这些东西他通过了这道门,这些代表西方文明的器物,让中国人感到了震惊。
他先到了肇庆,多少年的辗转,寻找有了进京的机会。在他的游说下,西方的传教士终于可以进入中国广大的内陆了。于是,耶稣会、方济各会、多明我会、奥古斯丁教派的传教士,纷纷跨过了关闸。到1800年,从这扇门下走进来的耶稣会士有920人,其中314个是葡萄牙人。
传教士的进入,撼动不了儒家的文化,但引起了朝野巨大的纷争,他们给中国历史写下的是杂乱有时是有趣的一页。
1621年,明朝与鞑靼人打仗,鞑靼势力进入了辽河流域,在相继攻克沈阳、辽阳和辽河以东70余城后,这年迁都到了辽阳。一位名叫公沙的西劳的耶稣会士,以澳门的名义送给皇帝朱由校3门大炮。炮兵也随大炮前往,这些大炮在抗击鞑靼人的战斗中发挥了威力。鞑靼人进攻时密集成团,炮火使他们损失惨重,四散奔逃。
公沙的西劳于是又向中国皇帝建议征召400人的长枪手分遣队,前去帮助打仗。刚继位的熹宗帝非常高兴,很快,一支由一半是欧洲人和澳门人、一半是训练有素的中国人组成的长枪队成立。这支远征队由佩得罗·考德罗和安东尼奥·罗德里格斯·得尔·坎波率领,他们威风凛凛从门下走过,向广州出发。
部队经过广东、江西,到达南昌府,这时,他们接到消息,称已不需要他们的帮助,于是,停止前进。远征队员行进在中国南方的土地上时,广州商人使出了诡计,他们害怕葡人因此获得内地的商贸特权,他们贿赂官员让皇帝发出了停止前进的命令。长枪队的威力竟没有机会在中华大地显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等到人们认识到这些长枪的威力时,已经太迟了。
因为看不见澳门之外的世界,与西方人纷纷来华相比,国人沿着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去欧洲的几乎没有。有记录最早出现在欧洲的中国人大约在1540年,这个中国人可能是在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人对中国东南沿海的一次袭击中被俘而沦为奴隶的。这个中国人并非家仆,受过良好教育。后来,他熟练地掌握了中葡两国语言,被葡萄牙历史学家若望·德·巴洛斯赎买下来从事中文作品翻译成葡萄牙文的工作。他在葡萄牙于是引起了关注。
第二个有记录到访葡萄牙的中国人要到1755年才抵达里斯本,比葡萄牙人来中国晚了近两百年。
等到中国人大规模去西方,那已经是一个国家悲剧高潮来临的时期了,西方已进入工业化时期。中国人被奴隶一样贩卖到了海外,人数达几十万。他们成了废除“黑奴买卖”后最廉价的替补。澳门开始从事移民就是1851年。移民变成了奴隶贸易。他们悲惨的命运是被世界遮蔽的一部血泪史!
有一年冬天,我突然跑到了南方,跑到了澳门海关。一栋白墙黄瓦的海关大楼,远远地出现在我的视野里,看着它,我那双四处自由走动的脚渐渐慢了下来,最后不得不止步——我盯住了一个地方——拱北,因为那里站着荷枪实弹的军人,有一堵普通但显现着威严的门。它的后面就是我不可踏足的澳门……那时的南方,我看到的是门的阻隔,门的限制,体验了门给一个国家带来的疼痛、给我带来的屈辱。
港澳通行证与护照十分相似,一为深蓝,一为深红,只有颜色的区分明显。几年后,终于可以凭着它踏进这道门了。殖民地的历史也从那一天的交接仪式后从现实世界走向了终结。
第一次走进拱北这栋体量庞大的海关大楼,我才知道里面的门如此之多!从进大楼的门,到验证的门,再到出大楼的门,经过一片空地,进入澳门海关大楼,又是同样的一道道门。在所有的门为我打开之后,一个广场的后面,澳门出现了。
步出海关,紧贴海关大楼,两根旗杆下,一道门楼竖立,与现代的玻璃和水泥筑起的大楼相比,它就像是一个建筑小品,一个历史文物。进入澳门的第一眼我看见的竟然仍是门。这座门楼面对着大楼,迎着所有出关人的视线。它是那样奇怪,强烈地撞击了我的目光,它的异域和遥远年代的气息让我止步。
门楼就像从一栋西式建筑中切割出来的,非常局部,圆形的门拱,边框由石头垒砌,它能够独立出来,成为门的象征物——门的牌楼,在于它没有实际的功用,它的作用并不是为了通行,而是对一个区域占有的宣示。我闻到了一个西方国家的气味。
绕着门走,门墙上嵌入了几块长方形石碑,琢磨着上面刻的“22,AGOSTO,1849”,“25,AGOSTO,1849”,“22,AGOSTO,1870”,不明白什么意思。墙头上的图案还有锚、交叉的炮筒,卷曲的回旋纹。门洞下,许多细小的喷泉正在向上喷涌。这座历史之门已经陷入了低地,像建筑在一座水池之中。这也许是一个纪念建筑物,是一个特殊事件的纪念?为什么选择门呢?是与门有某种关联吗?
这样的门,对于中国式的柱子、斗拱、飞檐组成的牌坊来说,是完全的异类。在早晨的阳光里,站在这栋孤零零的门楼前,看一股股泉水喷吐、跌落,再流入地下,像人暗涌的思绪,从前的时光仿佛就在这下面涌动,如水泻地。
我向着四周张望,我并不知道它的历史,周围也寻找不到说明文字,只有一种微妙的情绪左右着我,在等待中久久注目、沉默、怀想。一本《历史上的澳门》的书,是我跑过几家书店才找到的。展读之后,我看到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件——
水汽中西沉的太阳,刚刚落入海的波浪之中,这时,一个手持竹竿的中国男孩,焦灼地等待着一个时刻。离海关大门300步远的地方,出现了骑马的人,他看清了其中一个没有右臂的人,果断勇敢地把手中削尖的竹竿向他掷去——这个人就是澳门总督亚马勒。
竹竿带着仇恨的力量,像一支箭刺到了亚马勒的脸上。亚马勒在惊魂一刻,看到了那个小孩剧烈摆动的身体正在转身跑去。他愤怒地打马扑向小孩。
突然,六个手持大斧的中国人冲了过来,速度之快,超乎寻常。亚马勒和副官都带着枪。亚马勒慌忙用嘴咬住缰绳,左手还没把枪拔出枪套,几把利斧就把他砍下马来。他的头被割下来了,惟一的一只手也被砍了下来,被他们带走……
这一天是1849年8月22日。
这个日子让我想起了那座门楼,那三块石碑刻下的文字,它们是一组时间吗?我急忙联系澳门诗人姚风,要他帮助打听。
很快得到回信,葡文“AGOSTO”翻译过来就是八月。
宁静、美丽的门楼是一个血腥之地?!书上的事情恰与这座门楼关联?或者是一种时间的巧合?那天下午,我急着催促姚风快点帮我打听门楼的历史,仿佛有了什么预感,要探寻到时间深处的什么秘密。我告诉了他我急切的心情。
到了深夜,一切得到了应证。
一个关于门的仇恨故事就在这里上演!围绕着门的拆与建,砍头,炮击,热血溅洒……
葡萄牙王室1845年11月20日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口,任命海军上校亚马勒为澳门总督。亚马勒来澳门,欲推翻300年来中葡澳门共治的一切做法,不顾葡萄牙国力已衰退的现实,也不管澳门驻军已大大减少,他痛恨中国海关的门,勒令关闭,并砍倒旗杆,驱逐海关人员,驱逐中国税官,并强制中国业主不得内迁。他要建起自己的门,把澳门变成一个完全的葡萄牙的殖民地。
门,有关主权与尊严,谁也不肯放手。
亚马勒遇刺3天后,中国军队在北山岭炮台向关闸开火,欲夺回关闸。澳门一个炮兵中尉维森特·尼古拉·梅斯基塔带领一队士兵,孤勇冲锋,赶跑了中国军队。
21年后,门楼建起来了。这是一座葡萄牙风格的门,上面刻下了三个时间,它成为了1849年的一个记忆。这一年,葡萄牙人追讨着亚马勒的头和手,一个葡兵割下了北山岭战场上一位中国官员的头和手,刺杀案调查扑朔迷离,中国交出一位叫沈志亮的人,答应把他的首级悬于关闸,交涉、声讨、对抗,从此,善意与谦让在澳门渐行渐远,和平共处的历史开始终结。
彼此被对方视为仇敌的人,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成为民族英雄。正义与非正义难以彰显。甚至我看的书《历史上的澳门》也偏向葡方,以一种匪徒的口吻描述中方的义士。
事件在时间的推移中并没有终结。姚风在来信中提到,原来还有亚马勒和梅斯基塔的塑像,亚马勒的骑马铜像在艺术上雕塑得十分成功,在中方的施压下,它被运回了葡萄牙,这个时间是1992年10月28日,距事发已经143年了,据说铜像至今还存放在仓库里。梅斯基塔的铜像则在1966年反葡风暴中被中国人拆毁了。他们作为葡方的“民族英雄”,显然不适合现在的澳门了。而门楼留下了,说明文字被抹去,只有三个时间留在上面。
一座门纪念着另一座门,而被纪念的门却已经时空转换,它在现代化的大楼里守护着畅通的人的河流。
澳门的门终于开启。这是一道国门的开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珠海,一座在30年的时间里因澳门之门敞开而建起的城市,梦幻般紧挨着海关大楼散布开来,就像澳门的那些巨石阵迈进了大陆,像一股涌来的海浪,从半岛北面向着内陆的山地扑来,带着高楼、宽阔的街道、人流、霓虹灯……巨大的城市在顷刻之间呈现!
这是一种接引,一种延伸。门,终于打开了。中国开放了,世界开放了。
|
||||||||
![]() |
中国淮海网 │
彭城视窗 │
徐州分类信息网 │
徐州网 │
中国站长网 │
徐州英才网 │
徐州团购网 │
齐鲁网 │
山东在线 │
大众网 │
商都网 │
今晚网 │
中安在线 │
安徽网 │
浙江在线 │
上海新闻网 │
福建新闻网 │
大江网 │
东南网 │
东北网 │
北方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中国西部网 │
大河网 │
长城网 │
北国网 │
南海网 │
大洋网 │
华声在线 │
金羊网 │
中华散文网 │
中国服饰网 │
京报网 │
中国广播网 │
红网 │
荆楚网 │
江南都市网 │
天山网 │
天健网 │
千龙网 │
华语文艺网 │
华龙网 │
胶东在线 │
中国山东网 │
华声在线 │
中国报业网 │
长江网 │
今视网 │
中国江苏网 │
|
|||||||
客服一:小龙
![]() ![]() ![]() 苏公网安备 32032102000073号 投诉:![]() 战略合作伙伴: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中工网 中青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三农网 新浪网 备案号: 苏ICP备10048142号 Copyright © 2008 - 2020 jswxw.net. 联系电话:0516-89239768 投诉建议:18921771468 |
||||||||
|